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
十里桃林,十里桃花
四海八荒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
那一年,郭襄十八,张三丰十六。都是青春懵懂的年纪。
太阳的光晕一层一层,打出斑驳的印记。桃林十里,娇烂漫红,千朵浓芳,一枝枝缀乱云霞。那烟霞底下立着的玄衣青年,眉如泼墨,鬓若刀裁。
当时他正在少林寺做学徒。暮鼓晨钟。
那天,她穿着淡黄的衣衫,骑着青色的毛驴,忽然像这阵风飘来,是来找杨过的。
皓齿明眸,像是个松树间的秀丽精灵。
在寺里,她没有打听到杨过的消息,秀美的眼神里的又多了些淡淡的忧伤。
当时的郭二小姐的身份是很高贵的。离开的时候,还有寺里的主持在旁陪同。
与主持二人并肩下坡,走过一苇亭后,忽听得身后脚步声响,回首一看,只见小三丰远远跟在后面,却不敢走近。
郭襄笑到:“张兄弟,你也来送客下山吗?” 张三丰脸上一红,应了一声:“是!”
郭襄从怀里摸出一对小小的铁罗汉。那是一个小玩具,上了发条,就可以打一套最简单的少林拳。
然后,皓齿微露,展颜一笑,将铁罗汉塞到他手里,道:“咱们就此别过,后会有期。这个给你玩。”
她上了青驴,又像来时的一阵风一样,飘然而去,只剩小三丰握着罗汉呆呆地站在那里。山道上,投射着他长长的影子。
嗯,她只当我是小朋友。
桃花灼灼,枝叶蓁蓁,妖娆伤眼。
几天后,他的人生遭遇了一场大变。
“达摩堂众弟子一齐上前,把这小厮拿下了!”随着寺中首脑一声断喝,十八罗汉同时抢出,向这个少年扑来。
只不过是由于从玩具铁罗汉上学了几招拳法,一些老司机们就震怒了,怀疑他偷学武功,要把他挑筋断脉。
天旋地转之中,他冲杀了出去,那只铁罗汉一直揣在怀里。
追杀声远了,周围渐渐安静下来。微风吹香气,众山静无声。
在走投无路的时候,他第二次,也是最后一次遇到了郭襄。
她说他可怜,让他去襄阳找自己父母投托安身——不然,你年纪小,武功不强,又没有什么江湖经验,怎么生存呢。
临走时,她留下一句话:
“咱们便此别过,后会有期。”
就在数年前,杨过最后一次和她告别的时候,也留下几乎相同的这样一句话:“咱们就此别过。”
从头到尾,她心里只有杨过,从来没有注意到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张三丰。
三月春盛,烟烟霞霞,灼灼桃花虽有十里,对郭襄来说,有一朵放在心上,足矣。
累世情缘,谁捡起,谁抛下,谁忘前尘,谁总牵挂。
那时候的杨过,正是人生鼎盛时期,名满江湖。一句话传下来,四海八荒的豪杰都秉遵号令。
而那时候的张三丰呢?是个小小少年,瘦骨棱棱,刚被少林寺开除。所会的武功,也只有一套最简单的少林拳。
接下来呢?去襄阳吗?去她父母手下谋生计吗?
去了,也许就有安稳饭吃,就有好武功学,就没人再敢欺负自己了,而且还能再见到她。
可是,去看她姐姐郭芙的脸色吗?男子汉大丈夫,去一生托庇于人吗?更重要的是,我在那里会有所成就吗?如果庸庸碌碌,你就算天天见到她又怎么样呢?
小张三丰都已经走到了湖北境内了,可就在离襄阳只有两百里的武当山,他停住了脚步。
他没有去找郭靖黄蓉,而是怀揣着铁罗汉,转身上了山,渴饮山泉,饥餐野果,发奋钻研武功。
在那里,他开了一个小小的作坊,挂上了块小小的牌子:“武当”。
就从这一刻起,武学历史的长河来了个急转弯。它偏离了旧路,劈开了一条全新的河道,浩荡奔流。
一百年。
武当山上,孤灯长明,一门又一门神功绝学从张三丰手下诞生:
梯云纵、震山掌、绵掌、神门十三剑、绕指柔剑、真武七截阵……
每一门功夫创新出来,都把世人对武学的认识刷新了一遍:
“长剑一颤,呛啷一声,便有一件兵刃落地。尚未使到一半,三江帮帮众已有十余人手腕中剑,撤下了兵刃。”
这是“神门十三剑”问世时的情景。
“长剑竟似成了一条软带,轻柔曲折,飘忽不定,正是武当派的七十二招 ‘绕指柔剑’。”
“双掌飞舞,有若絮飘雪扬,软绵绵不着力气,正是武当派 ‘绵掌’。”
“身躯微一转折,轻飘飘的落地,使出了当世轻功最著名的 ‘梯云纵’”……
当年的那个小作坊,已慢慢变成了威震天下的门派。提起“武当”两个字,人人都悠然神往。
可是,郭襄呢?
过去那个瘦弱的小三丰,已经成了一代武学奇才,他的成就、他所创新的武学,都已经不输给杨过了,她又知道吗?
也许是知道的。但这个故事的结局,仍没有改变。
“郭女侠走遍天下,找不到杨大侠,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,便出家为尼,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。”
她和张三丰再也没有重逢——这是金庸借他的弟子俞莲舟之口告诉我们的:“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,此后没再见过面。”
金庸还故意安排了这样一段对话:
殷素素问:“这一位郭襄郭女侠,怎地又不嫁给张真人?”
她的丈夫张翠山笑斥道:“你又来胡说八道了。”
可出人意料地,一贯严肃古板的俞莲舟,居然认真回答了这个八卦问题:
“恩师说,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,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。”
十六岁那年遇到杨过之后,她的人生就此定格。她心里仍然只有风陵渡口,没有那只铁罗汉。
自从遇到你,我的心中就有了一座城,城中只住了你一个人。
我现扬名天下,你已青灯古佛。
他作出了一个安排:武当弟子,永远不得与峨眉弟子动手。
后来,就在武当派创立一百年之际,他闭关了。
人们很不理解:难道武当过去的辉煌还不够吗?还要证明什么呢?
张三丰却觉得不够。他要“自开一派武学,与世间所传的各门武功全然不同。”
他闭关的地方,充满跨时代的现代简约风:板桌上一把茶壶,一只茶杯,地下一个蒲团,壁上挂着一柄木剑,此外一无所有。桌上地下,积满灰尘。
这一闭关就是一年多,直到有一天,“‘呀’的一声,竹门推开,张三丰缓步而出。”
当年那个青涩少年,如今已经须眉俱白。而此刻,世间已多了一套崭新的武功,叫做“太极拳”。
这是一门继往开来的功夫,是为下一个一百年创造的。
步入小院之后,张三丰做了一件事:从身边摸出一对铁罗汉来,交给了徒弟俞岱岩。
漫长的岁月里,他一直把铁罗汉带在身边,哪怕闭关的时候也是一样。
终于,这么多年来,他第一次放下了它。
此刻,他的语气平淡而又温柔:
“这对铁罗汉,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与我的。”
“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。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,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。”
语毕,金庸写了十个字:
“说着,大袖一挥,走出门去。”
那个小小的少年,终于走出门去了。
从十六岁到四十岁,郭襄看破风陵渡,用了二十四年;而他放下铁罗汉,用了一百年。
这其间,宋亡元兴,花落花开,不知经历了多少人事沧桑。
一百年,小小的爱,成就了对武学的大爱。
从铁罗汉到太极拳,锻造技艺,攀登巅峰,作出一个又一个的创新。
太极拳的精髓在于“借力打力”、“四两拨千金”。从刚劲凶猛的“铁罗汉”经历一百年时间进化到“化有形于无形”的太极拳,对张三丰,乃至整个武林界来讲,无疑是一个质的升华!
万
物
相
通
“企业“这个概念诞生于百年前。在这百年之间,经过不断变革和创新,也发生了从“重资产”的全员雇佣制到“轻资产”公司,乃至“零工”时代的转变。
在移动互联网支撑的“共享经济”时代,无论从技术层面到人们的认知已经做好了迎接变革的准备。
开派百年之际,张三丰重新闭关,创造出继往开来的太极拳。
神州光大在“企业”这一概念诞生百年后的今天,应企业在新时代发展的需要,通过平台战略引领了“共享经济2.0+”时代的潮流,把人们对于企业雇佣制和商业模式的认知一次次刷新。
那就是 “神行云兽”服务平台!
共享经济具有高运营杠杆的特点,与太极拳的“舍己从人,力由人借、借力打力、四两拨千斤”理念拥有异曲同工的特点。它改变了企业的成本结构,通过整合全国的工程师资源,帮助企业实现“轻资产”和“零工制”的百年梦想。
未来的企业,只需拥有少量高端员工,专注于研发和业务发展,将交付和售后服务交给神州光大的“神行云兽服务云平台”,从而成为轻资产公司,实现低成本、高效率,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,成为自身产业链条上的控制者!
我们在创造下一个一百年的企业模式!
风陵西畔少室东,相见时难别匆匆
天涯思君不可忘,武当山顶松柏长